雖然學校輔導課應該都有講,不過應該還是有孩子可能沒聽懂或者學校沒講,所以不知道個人簡表的篩選方式怎麼閱讀,以下做個小小的介紹。
先拿個淡江會計的簡表做個例子
然後我們把焦點放在第一階段上面。
首先先看「檢定」的部分,這裡只有一個標準「英文 後標」
這是最開始先刷的門檻,如果你英文沒有到達後標分數,就會直接被刷掉。
檢定的科目標準都過了之後學校會用篩選倍率來選人,
看法如下:
招生名額54人,
從篩選倍率 高→低 去看,
這裡最高的是國文,倍率 5 ,
所以學校就是把來申請的人依照國文分數高低去排序,先挑出前270人(招生名額54*倍率5)
接著是倍率第二高的英文,倍率4,
學校再從剛剛挑出的270人,英文由高至低選出前216人(招生名額54*倍率4)
最後是數學,倍率3,從剛剛挑出的216人中再用數學排出高低,
選出前162(54*3)人,最後這162人就是可以參加第二甄選的人數。
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能清楚(´・ω・`)
按照淡江會計的例子的話,篩人的順序是國(270)>英(216)>數(162)
也就是說就算你國文英文考得很好,但數學爛掉了,你在篩到最後被刷掉的機率還是很高。
所以你申請的科系,倍率低的那個科目你剛好考得還不錯的話,那進入第二階段的機率就會比較高。
大概是這個樣子,在成績差不多的學校中覺得無法抉擇的時候,倍率的篩選就會很重要。
個人簡表除了自己購買那本厚厚的以外,可以利用網頁查詢:漫步在大學
點進去後點選個人申請就可以查到了。
以上大概是這個樣子,關於申請表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在回覆提出(´ω`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